您的好友都在分享,他们都已领到红包!

微信扫码分享好友或朋友圈
9:30
10:30
11:30/13:00
14:00
15:00
本产品不涉及投顾咨询或投资顾问服务,所展示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信息仅供参考,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
任何指标、策略或模型均存在局限性,请投资者根据不同的行情合理运用。数据力求准确但不保证,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报告期: 2024-12-31(发布日期:2025-01-18)
类型:预减
内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变动-69.15%至-65.91%
原因: 预计2024-01-01至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27617.9万元至-26312.12万元;同比变动-69.15%至-65.91%。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金额为39937.3万元。 业绩预告原因说明: 2024年市场及行业竞争加剧;医药改革政策持续推行,医保个账减少及统筹医保落地滞后、医保强监管等因素影响,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停滞、利润承受下滑压力。2024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增幅趋缓,无法覆盖门店费用的刚性增长,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 (一)政策因素 1、中长期,国常会、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关于医药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医保个账和门诊统筹等改革政策的发布落地,意味着医药分业改革起步、推进,将更有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连锁化率,对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专业服务能力强且合规经营的大型连锁医药零售企业长期利好的趋势不变。 短期内,在医保个账及门诊统筹改革政策的探索期,各省市探索、细化并持续完善政策、落地执行,存在不确定性和滞后性,行业发展处于调整阶段。 2、个账改革陆续落地,各省市门诊统筹政策的诊疗规范要求、处方流转、药店资质要求、报销额度管控、政策推进力度等不同且尚在探索,公司所处省市区门诊统筹政策正细化、落地,其集客红利尚未呈现。 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实体门店营业收入金额持续增长,但医保结算收入金额呈持续下降态势。医保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2022年的52%下降至2023年的47%,再下降至2024年1-9月的44%。 面对受医药改革政策短期影响,公司医保结算收入金额逐年下降的客观情况逐步趋于平稳,公司通过强化长期打造的非药商品差异化竞争力,以全渠道专业化服务提升非医保收入,减缓医保结算收入下降导致的经营压力,实体门店医药零售收入逐步稳定。 3、医保合规监管持续加强,行业价格专项治理、比价系统上线、线上医保结算、超量处方治理、监管码管控、医保自查自纠等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深入、叠加。 (二)市场及行业因素 1、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国内药品零售连锁、单体药店数为66.70万家,较2022年末的62.33万家增长4.37万家,增长7%。根据中康统计,受政策等因素影响,2024年1-5月国内药店零售市场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7%。医药零售市场规模增速较低,与高专业服务能力药店不足但低产出药店数量过剩且持续高增长的矛盾凸显,行业内卷日趋严重。 2、外部风险和竞争压力,推动行业深刻变革、加剧分化,部分中小连锁企业可能因合规、亏损、现金流等压力被更快淘汰。 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健康、专业服务需求,且营运管理效率高、风险管控能力强、现金流稳健充裕、变革坚决有力的连锁企业,才能生存、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 (三)经营管理压力 医保个账减少、门诊统筹医保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政策及外部市场因素,导致医保占比较高的冀辽等部分地区经营受到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西南地区营业收入尚有韧性但增长放缓。需要进一步观察、审慎应对、加快自身业务转型提升。 (四)对本年度业绩有较大影响的非日常事宜 1、公司充分关注商誉所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实际经营状况及未来经营规划等因素,综合判断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含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情况;上述业绩预告数据,初步考虑了与评估机构就本期商誉减值准备沟通的初步数据约1,100余万元。 2、公司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暨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的的议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规定,在等待期内如果取消了授予的权益工具,企业应当对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作为加速行权处理,将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认的金额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认资本公积,该事项对业绩影响约2,179万元。 3、疫情期间引进、近效期的医疗器械、少量药品报损处理,对业绩影响约2千余万元。
注:年度后标E表示为预测业绩,预测市盈率当前股价与机构盈利预测业绩之比。
暂无数据
快速发帖 发布长文